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最神秘国宝”即将免费开放!还有新出炉25个省级文化遗址,快为你的家乡打call|明限4和9

2018-01-10 查限行就点→ 896汽车调频

896温馨提示

明天(1月11日 星期四)  

限行车牌尾号:


4 和 9


说到天坛

很多人立刻会想到北京的天坛

您可能不知道

在西安有一个比北京天坛早一千多年

规格更大、更具历史价值的天坛


这个“最神秘的国宝”

即将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而前两天的一场雪

更是率先与其有了最美的邂逅


(图/西安城记)


古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皇帝为“天子”,治理天下是天授皇权。因此逢重要的节口,或重大事务或决策,必行祭天。祭天是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表达了人们对天的感恩之情。庄严神圣的祭天仪式,是人与天的“交流”。天坛作为古代皇帝祭祀、祭天,祈求国泰民安的一个重要载体,更是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安天坛曾是至高无上的礼仪重地

皇帝们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繁荣祭天祈福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这座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坛”

默默地安坐在西安南郊一隅

诉说着千年沧桑的历史



2017年初,随着西安各方面建设的加速推进,西安天坛遗址公园的重建也被提上日程,由曲江新区牵头,雁塔区和相关部门配合,一个开放式的天坛遗址公园很快就要和大家见面了。


西安曲江会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刘开元日前表示,“在确保安全,治污减霾措施到位,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加班加点,截至目前,御道的铺设,坛体本体的文物保护,还有绿化基本上到了收尾的阶段,计划2018年初对外开放。”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以天坛遗址为核心,集博物馆、燎台、御道、绿地为一体,占地约54亩的开放式遗址公园,对提升遗址周边环境,让历史遗迹焕发新的生机具有重要意义。



说起来

西安天坛的真正名字叫“圜丘”

而把祭祀上天的多层圆台形建筑称作“天坛”

则是明清的事了




由于封建王朝祭祀昊天的行为属于最高规格的礼仪活动,因此天坛在皇家礼制建筑中的地位相应也极其重要。从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等有二十位皇帝登坛祭天。它比北京明清天坛早1000多年,其象征意义和历史地位非同一般。



翻阅《新、旧唐书》及其它一些文献资料时,关于皇帝南郊祭天的相关记载非常之多。皇帝每年定时在首都南郊祭天,飨以牛牲、伴以乐舞,五帝、日月、群星、岳镇渎海等众神配享于郊坛之上。由于天属于阳,地属于阴,故而,祭天必于京城南郊,祭地则于城北(按五行学说,南属阳而北属阴)。所以祭天也叫郊祀,如《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三岁一郊”,即祭天之礼。




天坛历史沿革


公元889年

唐龙纪元年,昭宗“有祀于南郊”,这是天坛最后一次使用的文献记载


公元904年

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废毁了长安城,天坛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人们忘记


1957年8月31日

西安天坛遗址被公布成为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3月

社科院考古队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主持对其进行发掘出土,西安天坛得以重见天日


2003年~2004年

西安市文物局对天坛组织实施了保护工程。由于一直没有对外开发,这个珍贵的历史文物一直沉寂闹市,鲜为人知



2014年12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天坛遗址公园概念规划》,该方案以保护遗址为前提,遗址公园内将新建两层天坛博物馆及少量配套设施,天坛遗址按原貌展示。


2017年3月以来,曲江新区管委会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天坛遗址公园建设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的思路,并多次与陕西师范大学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土地收回置换协议。


截止2017年10月底,西安天坛已将圜丘南侧地面建筑物全部拆除完毕,拆除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2017年底,西安天坛遗址公园建设收尾。2018年初免费开放。


西安天坛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天坛路以南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游客乘坐地铁二号线到会展中心站、纬一街站近。乘坐公交600、603、408、215、229、239、19、44、K631、K600、704、527、504、323到吴家坟站下车即到,汽车调频小编等不及要去看看了。


咱陕西历史悠久

除了“神秘”的西安天坛

还有众多引人瞩目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日召开的“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工作座谈会”

就公布了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名单

华清宫遗址、西安城墙、大华纱厂旧址等

25处文化遗址入选


据介绍,自去年4月申报工作启动以来,陕西省文物局共收到全省106家单位的申报资料,经严格评审,最终确定25个单位为第一批“陕西省文化遗址公园”,包括史前遗址、古都城(宫殿)遗址和帝王陵园、古建筑、古窑址、石窟寺、革命旧址和工业遗址(煤矿)等。


这些文化遗址公园分别为西安5个,宝鸡、咸阳、铜川、渭南、榆林各3个,延安、韩城各2个,汉中1个。这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和1处无文物保护等级的铜川市王石凹煤矿。

(图片来源:陕西发布)


No.1 西汉宣帝刘询杜陵


杜陵位于西安东南,陵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是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No.2 顺陵


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位于咸阳城东北20公里处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年),先以王妃礼安葬。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追封杨氏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唐玄宗即位后,下诏削去杨氏孝明高皇后称号,仍称太原王妃,将顺陵改回王妃墓 ,但后世习惯性仍以顺陵称之。


No.3 华清宫遗址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


No.4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它也是古都西安城中体量最大的文物。常态化的精心保护,让我们至今仍能领略其当年风采。


No.5 大华纱厂遗址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在建厂之初,其主要的生产厂房多采用钢结构,设计、材料、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体现了当时工业建筑和纺织生产的最高水平。上世纪80年代,大华纱厂开始亏损,最终在2008年因为经营不善而申请政策性破产。作为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其旧址已入选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在工业旧址上改造开发的复地·大华1935已成为工业遗址改造的典范。


No.6 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南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城为先秦古都,秦国在雍城统治长达294年,历经秦19代国君。雍城是秦国都城中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秦都雍城的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留下的丰富的地下遗存。现存的秦都雍城遗址由雍城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组成,东西长1万米,南北宽5千米,出土文物3000余件。秦雍城遗址的都城遗址和墓葬特点,展现了先秦的经济实力、文化及礼仪。


No.7 北首岭遗址


北首岭遗址为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中国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1958~1978年多次发掘,发现早期新石器文化与仰韶文化遗存,年代为公元前5150~前3790年,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址。


No.8 宝鸡申新纱厂窑洞车间旧址


宝鸡是因抗战而兴起的城市,荣氏家族企业申新纱厂于1938年内迁宝鸡,为抗战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地处后方的西北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先后32次出动334架次飞机轰炸宝鸡地区,申新纱厂则是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而在屡次的轰炸中,申新纱厂虽受创伤但没有被摧毁,并且在抗战时期为军需民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为“中国抗战时期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No.9 西汉武帝刘彻茂陵


茂陵是汉武大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兴平,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于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后元二年(前0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


No.10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西北22.5千米的九嵕山上.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743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No.11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县城北部,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No.12 耀州窑遗址


耀州窑位于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达到鼎盛,成为“宋代六大窑系”之一。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唐代开始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宋、金以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


No.13 玉华宫遗址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此营建仁智宫,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扩建后改名玉华宫,是初唐时有名的一座皇帝避暑的行宫。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十月玄奘大师于玉华寺翻译佛经四年有余,并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圆寂于此。宋至明清时期的玉华寺即位于玉华宫肃成殿所在地。


No.14 王石凹煤矿


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位于铜川市东郊鳌背山下。图为王石凹煤炭文化广场。


No.15 唐睿宗李旦桥陵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是唯一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于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西南。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崩,归葬桥陵。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开元盛世,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


No.16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墓地,位于蒲城县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主陵外,还附葬杨皇后和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No.17 良周遗址


良周遗址位于澄城县王庄镇良周村北,为秦汉时期遗址。良周遗址作为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内涵丰富、保存较好的大型宫殿的代表性遗址,对研究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行宫布局、宫殿结构有较高历史和学术价值。


No.18 清凉山万佛寺石窟


清凉山万佛寺也称万佛洞石窟、千佛寺石窟、石空寺、千佛洞等。石窟开凿于半山石崖间。始建于隋唐,落成于宋,重修于金、元、明。石窟依山凿石而成,有大小石佛万余。其石窟鬼斧神工,巧夺天工,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游览地。


No.19 南泥湾革命旧址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方圆百里。 1941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2016年,南泥湾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No.20 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No.21 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3公里处,峡谷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榆溪河水穿峡而过直达城西。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红石峡因而成为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从题字的内容,可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此外,还能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赶上晴天,就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石峡风光,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No.22 石峁遗址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北侧山峁上,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


No.23 龙岗寺遗址


龙岗寺遗址(又称龙岗寺古人类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遗址由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汉代墓葬群、龙岗寺宗教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五部分组成,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2013年被国家列入十二五期间150处大遗址保护名录。同年12月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No.24 梁带村遗址


梁带村遗址位于韩城市区黄河西岸的高台上, 东临黄河。墓地略呈长方形,东西长600 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33公顷。设计面积约65公顷。梁带村拥有两周之际高等级贵族墓地,对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No.25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芝川镇东南,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有你家附近的吗?

为你家乡的文化遗址

点赞打CALL吧!


来源: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西安xian、西安城记、悦西安地铁四号线取得突破!站名翻译高大上

她“扒”晚一列高铁不认错!她的上级发话了

“治理”乱成车!连螺丝刀、煤气罐都上阵了

手术室医生为何穿绿色而不是白色的衣服

西安人挺住!史上最难熬的一个月来了

驾校教练带女学员半夜练车被撞飞,扣12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